中药学专业 2022年09月09日 17:53 点击:[]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药品生产企业、医院及社会药房、医药院校、中药研发单位、医药贸易部门、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及药品检验机构等单位及中医药相关行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能从事中药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富有创新意识的中药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 (一)学制学分 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7年。 本专业学生标准学制4年,学生修完规定课程,考核合格,取得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可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良好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及医学伦理素养,具有丰富的中药学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意识,具备实事求是、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知识要求 中药学毕业生应具备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1. 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 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3. 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 5. 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6. 了解中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四)能力要求 1.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 具有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国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3. 具有阅读中医药传统文献和使用一门外语阅读相关文献的能力; 4. 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五)技能要求 中药学毕业生还应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具有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 1. 掌握中医药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用药的基本规律; 2. 掌握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中药七情配伍和用药禁忌、用药方法、常用剂量; 3. 掌握中药品种鉴定、质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4. 掌握中药化学成份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5. 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6. 掌握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主要课程采用模块化设置方法,共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四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课修两大类,并将执业药师考试内容融入教学计划当中。 (一)核心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 (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劳动教育、中药野外采集实训、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实训、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1. 实验实训环节 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实验实训的开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实验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多动手,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条件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进入实习前受到系统规范的实验技能训练。 2. 综合实践课程 (1)社会实践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加强专业思想、了解未来就业渠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在二、三年级期间进行,学生根据自己业余时间及假期时间安排,在本专业指定的大学生实习基地中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参加实践活动后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各完成一份见习报告。 (2)劳动教育 共32学时,以小组为单位,在园工的指导下参加百草园的建设,包括种植药材,除草、施肥等工作。关联的课程有《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 (3)中药野外采集实训 配合《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利用院内的百草园与院外大山的自然环境采集药材、识别药材、制作蜡叶标本,既保证了理论教学的实践效果又充实了中药标本馆的馆藏标本。 (4)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实训 (改革创新亮点) 通过传统方剂的系列实验,将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中药鉴定、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制剂以及中药分析几门课程串联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实验,锻炼学生综合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操作实训,体现中药学科的整体观。 (5)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重要环节,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共计1周,由学院统一 安排实习地点集中实习,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熟悉专业行业的真实运作流程,同时能主动学习各种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灵活应用和不断改善。 (6)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是学生踏入职场前的关键环节,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共计12周。结合国家健康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就业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职业选择由学院统一安排部署,通过定向培养与定向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及实践操作技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素质,启发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实用性管理人才。 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共计4周,分为开题、撰写、答辦阶段,实行一人一题,按中药类本科毕业论文要求,选题来源于生产实践,可与实习岗位工作内容结合,在学校论文指导老师和企业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3. 其他实践环节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及社团组织的活动,参加老师指导下的实验室开放及课外科技活动,参加社团组织开展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勤工助学、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活动要结合专业特点,活动后要进行总结和上报活动材料或活动证明,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各种管理技能,包括沟通交流、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文字写作的具体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8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及副高级 4人,中级职称1人,占比 38.9%,博士 5人,占比27.8%,硕士 11人,占比 64.7%,是一支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专业 人数 姓名 职称 学历 专任/兼任 备注 中药学 1 吴青业 教授 博士 专任 专业负责人 2 赵 越 教授 学士 专任 3 刘世霆 主任药师、副教授 博士 专任 4 张卫佳 副教授 硕士 专任 5 张颖梅 副高 硕士 专任 6 覃宁 副高 学士 专任 7 王荣繁 / 博士 专任 8 马嘉镁 / 博士 专任 9 洪菲惠 / 博士 专任 10 马卉芳 助理研究员(中级) 硕士 专任 11 吴艳芳 助教 硕士 专任 12 尹优 / 硕士 专任 13 钟斯然 / 硕士 专任 14 邢明婵 / 硕士 专任 15 黄静怡 / 硕士 专任 16 黄慧玲 / 硕士 专任 17 钟慧怡 / 硕士 专任 18 廖月月 / 硕士 专任 19 陆颂规 医药制药高级工程师(正教授级) 学士 兼任 20 李书渊 执业中药师 硕士 兼任 21 马小闳 副教授 硕士 兼任 22 彭苑霞 执业药师 硕士 兼任 23 刘艺莹 初级中药师 硕士 兼任 24 黄慧珠 / 硕士 兼任 25 谢加庭 / 硕士 兼任 六、教学条件 1. 实验室及教学实验设备 (1)基础课实验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精密仪器室、分子生物学实训室等。 (2)专业课实验室: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化学、药理学、制剂室、模拟药房、中药调剂室、多功能专业理论课教室(中药3D制剂工艺室)等。 (3)主要教学实验设备: 序号 仪器设备/软件 单位 数量 序号 仪器设备/软件 单位 数量 1 实验室专用纯水机 台 2 28 精密酸度计 个 30 2 通风橱 个 22 29 光热尾痛仪 个 6 3 液相色谱仪 台 1 30 可调温磁力加热搅拌器 个 4 4 气相色谱仪 台 2 31 尿滴受滴器 个 6 5 空气发生器 台 1 32 疲劳转棒仪 个 6 6 荧光分光光度计 台 1 33 神经屏蔽盒 个 6 7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台 1 34 神经引导电极 个 6 8 氢气发生器 台 1 35 刺激电极 个 6 9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台 2 36 无干扰恒温鼠台 个 6 10 紫外分光光度计 个 12 37 真空泵 个 6 11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台 1 38 智能热板仪 台 6 12 荧光仪 台 1 39 足趾容积测量仪 台 6 13 高压蒸汽灭菌锅 台 2 40 单冲压片机 台 1 14 恒温水浴锅 个 17 41 滴丸机 台 1 15 菌落计数器 台 15 42 电热鼓风干燥箱 台 6 16 培养箱 台 2 43 手工胶囊充填板 个 10 17 显微镜 台 10 44 栓剂模具 个 8 18 移液枪 只 70 45 糖衣机 台 1 19 电热板 个 30 46 小型半自动制丸机 台 1 20 电泳仪 台 6 47 小型包衣机 台 1 21 数控超声波清洗机 台 7 48 小型摇摆式制粒机 台 1 22 数显恒温电热套 台 30 49 旋转式压片机 台 1 23 BL-420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软件V1.0及硬件 套 6 50 摇摆式粉碎机 台 2 24 低速离心机 台 3 51 中药制丸机 台 2 25 台式数显离心机 台 6 52 片剂四用测试仪 台 1 26 架盘天平 台 56 53 澄明度检测仪 台 1 27 电子天平 台 12 54 药典筛 组 6 2. 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馆藏结构科学合理,中药学专业藏书有4934种,共22326册,其中中文图书22163册,外文图书163册,此外还有专业期刊22种,电子图书1003种,电子期刊10种,数据库1个。 3. 实习基地: (1)校内实习基地 中药标本馆占地面积400㎡,分设有腊叶、浸制、药材、中成药、中药商品、道地药材及岭南药材标本等十多个展区。其中生药标本500余种,浸制标本数百余种,腊叶标本数百余种,真伪鉴别标本200余种、闻香识药标本340种。随着教学的深入与校际间交流的发展,品种标本会不断的补充。中药标本馆展示的内容囊括了9门相关学科: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商品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调剂学、中药制剂学、中成药学、方剂学以及国家相关技能大赛的内容。可通过查询系统获得中药资源分布、真伪鉴别等的相关信息。馆内穿插了中医药发展史、中医学术思想沿革,体现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学生实训、见习、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也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展馆。 中药种植园“神农百草园”占地15亩,种植300余种药材,包括岭南药材区、药用水果区、药用蔬菜区、凉茶药用植物区、芳香药物区,供学生采集、辨识标本之用。 华科中心医药实训大楼占地9,907㎡,建筑面积41,884㎡,其中建有基础医学实验室中心2,900㎡,中药学类实验室2,900㎡,教室2653㎡,包括模拟药房、中药调剂室等实训室,为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有力的保障。由陈新滋院士主持的“广东华商医药技术研究院”,为学院科研工作、学术交流、校企合作提供强大的实践平台,推动人才培养和校企融合。 (2)校外实训中心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实训基地,广药集团陈李记药业公司,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健客医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广州微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广东省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广东省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计划每年与10家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协议”“实习培训协议”等,5年达到50家。建立互利合作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校外实习基地。按照“长期性、综合性、实效性、互惠性"的原则,依托学校的实训中心,与企业携手,提供学生认识创新,了解创业,提升技能的实战平台,尽量使学生在校与实习期间打好基础,与未来创业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关闭】